• Built Environment & Placemaking
  • 環境
  • Tourism & Hospitality
  • Mental & Behavioural Health
  • 「生命小領袖」體驗教育及培訓計劃 (小學組)
  • 學長計劃

學程目的:

提高學生對建築領域和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對經濟,環境、社會和文化的影響。

學習成果:

  1. 培養學生對公共空間的認知能力,以發掘他們的強項和弱項
  2. 促使學生解釋建築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的關係

報告主題範圍:

主題:創建一個可持續的居住環境

關鍵詞:
  • 零排放的居住環境
  • 可持續的社區
  • 城市活化與可持續發展
  • 優化城市環境
  • 可持續的空間設計

學程目的:

學生將了解生態保護和保育、有機農業及其與可持續發展的關係。

學習成果:
  1. 對環境科學、環境保育、可持續發展和環境工程有一個概括認識
  2. 提供機會探索及發展對自然環境的社會責任感及對環境科學的實踐技能
  3. 就環境保護、評估及可持續發展以為升學及就業做好準備

報告主題範圍:

主題:欣賞自然環境,保育我們的地球

關鍵詞:
  • 自然環境
  • 環境影響評估
  • 污染管理
  • 廢物管理

學程目的:

學生注意到地質旅遊業、酒店飲食業對文化、經濟、環境和社會的影響。

學習成果:
  1. 了解可持續發展旅遊及款待如何在香港及外國實行
  2. 描述可持續發展旅遊及款待的好處
  3. 了解旅行人士的習慣及行為如何能減少對社會、環境及文化的影響

報告主題範圍:

主題:促進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素養

關鍵詞:
  • 地質旅遊
  • 生態旅遊
  • 文化旅遊
  • 綠色旅遊
費用:

每位學生HK$600(每隊8位學生)

學程目的:

學生認識到精神健康與可持續發展生活及社區的關系及對社會的影響。

學習成果:

  1. 認識公共健康理念:精神健康及沉溺行為
  2. 識別精神健康及沉溺行為

報告主題範圍:

主題:構建一個可持續的精神健康的地方

關鍵詞:
  • 提升精神健康
  • 分析異常行為
  • 預防及護理
  • 復康與社會成本

報名參加!
學程目的
  • 透過籌備與實踐「一件讓世界變得更美的事」認識生命的價值
  • 培養學生成為校內小領袖,以生命影響生命,並參與所屬學校生命教育事工
  • 促使認識自我,並嘗試關心社會與他者
學程內容

第一部分:通過不同活動,建立領袖角色並讓學生從中找尋其生命意義。

第二部分:鼓勵學生在學校籌備並實踐「一件讓世界變得更美的事」,以生命影響生命。學員需要於報告及評審日展示他們的事工。

時間表及活動簡介

啟動禮 及 戲劇工作坊 *1 (個人發展)
日期:2014年10月11日 地點:香港科學園

生命教育活動1 - 黑暗中對話
日期:2014年10月25日 地點:「黑暗中對話」體驗館

生命教育活動2 - 貧窮體驗活動
日期:2014年11月8日 地點:國際十字路會

生命教育活動3 – 環保體驗活動
日期:2014年11月22日 地點:仁愛堂環保園塑膠資源再生中心

生命教育體驗活動4 - 日營活動
日期:2014年12月6日 地點:香港教育學院

校內籌備「一件讓世界變得更美的事」
日期:2015年1月至3月 地點:校內

報告及評審日
日期:2015年3月14日 地點:香港教育學院

頒獎及閉幕禮
日期:2015年3月21日 地點:香港科學園
*該活動與「中英劇團」合作舉辦

参加及报名表:

費用:每位學生HK$ 600 (每隊8名學生)

參與對象

小四 - 小五學生

報名參加!

資格

大專院校的學生

學長的角色
  • 指導一組6-8名中學學生學習
  • 出席工作坊,專題考察及典禮協助學生學習
  • 安排小組會議或校內活動及建立渠道跟進學生的專題學習進度
  • 分享與可持續發展及學習領域的相關知識及經驗
得益
  • 獲取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服務證書
  • 提供機會將可持續發展理論轉為實踐
  • 獲得與學生合作的實踐經驗

不再接受評論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