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背景及概覽: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2021年提出「教育的未來」倡議,提出面對公正、公平和可持續未來的教育轉型,我們需要:

  • 革新教育教學模式
  • 強調生態、跨文化和跨學科學習
  • 支援學生獲取和生產知識
  • 培養學生慎思明辨和應用知識的能力
  • 鼓勵從教師到學生、從學術和研究中心到政府與民間組織的研究與創新,以共同推動實踐這一未來教育的重新構想。

在氣候變化的背景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於2021年公布《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獲教育界積極響應。

本計劃將:

  • 為中小學分別開展一系列學生、教師及學校管理層培訓
  • 協助學校將可持續發展及碳中和融入學校管理和課程
  • 協助學校雙管齊下邁向碳中和, 包括從硬件 (如:降低校園運行碳排放),以及 從軟件 (如:培養學生低碳生活的意識和習慣)
  • 鼓勵學校從碳中和、碳審計延展STEAM研學項目
  • 建立香港碳中和學校的先鋒及典範
  • 舉辦嘉許證書頒發儀式、研討會分享等方式,協助學校進行宣傳,令本地、國家及國際平台見證香港碳中和學校的行動
  • 推動學校間就碳中和轉型的經驗進行交流互鑒

我們期望本計劃能夠帶來國際影響力,鼓勵全球學校在碳中和的目標和趨勢中發掘創新教育價值,凝聚力量,培養能夠面對未來挑戰,解決全球危機的未來人才。

計劃特色:

線上碳審計工作坊

師生共同參與線上碳審計工作坊,認識香港建築物碳排放計算標準與框架以及如何計算校園碳排放如何設定減排目標邁向「碳中和」

學生參與線下ESG及低碳生活工作坊

學生參與ESG及低碳生活工作坊,將碳中和知識轉化為實踐行動,了解真實生活中的運用案例

教師及管理層培訓 - 如何融入STEAM教學

1. 線上可持續發展低碳學校管理及教學培訓 — 如何將「氣候行動」融入課堂及STEAM教學
2. 線上校園ESG實踐及策略培訓(為何學校需要進行ESG報告、如何善用報告與持份者溝通)

專家到校指導學校識別排放源、建立碳賬簿

1. 由具備專業碳排放計算、審計經驗的導師到訪學校為工作小組進行指導,完善碳賬簿,解答疑問
2. 正式進行碳審計前,學院將安排一節線上指導確保提交資料完整

進行碳審計、完成報告、成果展示及證書頒發

1. 審計師進行線上Verification
2. 香港可持續發展教育學院將安排為學校編制碳排放報告
3. 順利完成的學校將於受邀參加2026年6月5日「聯合國世界環境日」的主題日活動,包括「碳中和示範學校」授牌儀式、分享交流會等

計劃成果概覽

1. 學校將獲專屬的碳審計報告,碳審計報告中包括低碳、減排措施的優化建議。
2. 計劃將持續為學校向本地及國際平台宣傳碳中和成果,建立綠色學校品牌
3. 項目碳計劃核心隊伍學生將獲頒發「碳審計綠色小領袖」證書
4. 出席培訓的教師可獲相應的CPD (持續專業發展)時數

計劃時間表:

活動 日期及實踐 場地 詳情 參會人員
報名 2025年4月25日 – 2025年9月20日 線上 填寫線上報名表 歡迎全港中小學報名
學校提供碳審計核心團隊成員名單 2025年9月20日 — 2025年10月5日 線上 學校需組織碳計算核心隊伍(包括: 指導老師 – 至少3位來自不同學科的負責老師,其中至少1位為主任級或以上;學生 – 可以是來自相同年級或不同年級的 6 ~ 20位學生) 報名成功的學校
可持續發展低碳學校管理及教學培訓 2025年11月04日,4:00pm-6:00pm 線上(Zoom) 培訓內容包括:

-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及可持續發展教育的國際進展

- 分享學校將「氣候行動」融入課堂及STEAM教學的案例及方法

- 幫助學校管理層了解如何從碳排放基準線出發,設定學校減排的短、中、長期目標

- 立定減排政策並做出實踐
歡迎全校教師及管理層參與
校園碳審計培訓 (中學組) 2025年10月31日、11月7日,4:00pm-5:30pm 線上(Zoom) 培訓內容包括:

認識氣候變化與主要溫室氣體

香港建築物碳排放計算標準與框架

了解計算校園碳排放實際操作指引、如何設定減排目標邁向「碳中和」 等
歡迎全校師生參與
校園碳審計培訓 (小學組) 2025年10月30日、11月6日,4:00pm-5:30pm 線上(Zoom) 同上 同上
ESG及低碳生活講座(中學組) 2025年11月29日,11:30am — 13:00pm 香港可持續發展教育學院 幫助學生初步認識什麼是ESG,為何學校及企業要關注及實踐ESG 碳計算核心隊伍學生
ESG及低碳生活講座(小學組) 2025年11月29日,9:30am — 11:00am 香港可持續發展教育學院 為學生介紹低碳生活在衣食住行層面的行動 碳計算核心隊伍學生
校園ESG實踐及策略培訓 2025年11月25日,4:00pm-6:00pm 線上(Zoom) 幫助學校了解為何學校需要進行ESG報告、如何善用報告與持份者有效溝通 碳計算核心隊伍教師/管理層
學校準備資料,建立碳賬簿 2025年11月 – 2026年1月 校內 主辦方將通過電郵及電話方式為學校提供支援,答疑解惑 碳計算核心隊伍
專家到校指導學校識別排放源、建立碳賬簿 2026年1-2月期間,與各校約定時間,每間訪校時間總時長1.5~2小時 到訪學校 由具備專業碳排放計算、審計經驗的導師到訪學校為工作小組進行指導,完善碳賬簿,解答疑問 碳計算核心隊伍
最後檢查—線上指導 2026年3-4月,與各校約定時間,每間進行1次,每次用時30分鐘~1小時 線上(Zoom) 正式進行碳審計前,學院將安排一節線上指導確保提交資料完整 碳計算核心隊伍
碳審計 2026年3-4月,與各校約定時間,每間進行1次,每次約45分鐘~1小時 線上(Zoom) 為學校完成第三方認證的碳審計並發佈碳審計報告 碳計算核心隊伍
嘉許證書頒發儀式及學校分享會 2026年6月5日 世界環境日 香港可持續發展教育學院 邀請各界嘉賓、校長、教師及學生出席活動,共慶聯合國世界環境日。活動將包括獲頒發碳中和學校嘉許證書,各校進行成果分享、研討會。 學校校長及碳計算核心隊伍

* 項目最低啟動數量為8間參與學校,請留意協會可能因應報名及參與學校情況合理調整以上時間表之安排。

報名要求:

項目誠邀全港中小學積極報名參加,參與學校可於項目網站進行報名: https://unesco.hk/web/towards-net-zero-school-project-phase3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秘書處 — 香港可持續發展教育學院 將聯絡學校進行進一步跟進及確認。

* 學校需確保能夠召集足夠學生及教師數量組成碳審計核心團隊。核心團隊需要達到75%出席率以獲得證書。 

*學校需通過支票或銀行轉賬繳付項目費用:

- 非成員學校: HKD 27,000

- 成員學校: HKD 21,600

- 歷屆參與學校可選擇只進行(3)、(4)項目,包括:一次到校指導、一次線上指導、碳審計、碳審計報告以及頒證儀式: HKD18,000

(提交報名表後,主辦方將開具發票)

Bank account details 銀行賬戶信息 :

Account Name 帳戶名稱: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香港可持續發展教育學院
Swift Code 銀行代碼:HSBCHKHHHKH
Bank Address 銀行地址:1 Queen’s Road Central, Central Hong Kong 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 1 號
Bank 銀行名稱:The HK & Shanghai Banking Corp. Ltd. (HSBC) 香港上海滙豐銀行
Account No. 帳戶號碼:813-281888-001

查詢

電郵: esd@unesco.hk

電話: (852) 2312 7696

報名表:

成員學校列表請參考:https://unesco.hk/web/schools-network/
1.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on the registration form will be used for matters related to the project activities such as organizing or co-organizing events. The information will be handed over to the relevant parties if necessary. You have the right to request access and/ or correction of any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you.
2. Acceptance is subject to the discretion of the UNESCO Hong Kong Association
3. The UNESCO Hong Kong Association reserve the right to change the schedule of the activities according to the registration situation and the schools' arrangements
4. By participating in the project, the students and teachers of the core team need to confirm his/her consent to the posting of personal data, as well as the use of video and photo images with his/her participation by UNESCO HKA and its partners, made during the activities of the project, including in the media.
HK